第19章 小学没毕业的“文盲”

李梦通过阿克玛尔兄弟的描述,在脑海中勾勒的形象,是一个坚强有韧劲儿的农村妇女。

眼前这个瘦弱的女人,并不太符合李梦对人物形象的勾勒,她以为既要操劳果园又要照顾孩子的谢慧英,应该会有更加健硕的体魄,不然怎么做这些劳累的事情呢?

又一想,也许正因为劳累,她才会这么瘦弱。

不过,谢慧英散发出的神采,完全贴合李梦的想象。

她的头上扎着头巾,脸上带着挡灰的口罩,手里握着用来打枣的长棍,每一次长棍挥出,枣子应声落下,砸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响声。

她穿梭在枣园里,双眸中毫无倦意,步伐生风,干劲儿十足。

“谢大姐。”

李梦出声喊了一句,才引起谢慧英的注意。

“咦?这是谁来了?”谢慧英说话时把带在嘴上的口罩摘了下来,但没放下手里的长棍,直接把棍子拖在地上走了过来。

李梦当即做起自我介绍,并说了来意。

“向我请教问题?我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大老粗,自己都还在识字,回答你这个老师的问题,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李梦露出诧异的神色。

“大老粗可不会像你这样把成语运用得这么贴切。”

谢慧英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最近正好学到成语。”

李梦这才相信,谢慧英真是一位小学没毕业的“文盲”。

但她真是来请教的。

“我今天用大姐你的方法,劝回了一些学生回课堂,但还有一些想回课堂又被家里人要求必须打工的学生,家长不肯接受放学再去打工的提议,我更没办法要求果园园主像你一样给他们加工钱……这要怎么办?”

果园园主本来就是高价请的临时工,不肯再涨工钱十分合理。

附近几个村都是贫困村,学生家长想趁这个大好时机多赚些钱,认为读书不差这几天,是错误认知但又很难扭转。

可学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旦产生懈怠,想要再提起劲儿就难了。

“宣传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眼下这事儿主要是缺人抢收闹的,如果能把缺人的问题解决,学生就不用下地干活了。”

谢慧英话落,将李梦打量了一番。

年纪不超过30岁,穿得也不算朴素,皮肤很白,手指关节处没有什么茧子,一看就知道平时不是干活的人。

“你看起来不像是当地的老师。”谢慧英说。

“我是今年刚来的援疆教师。”

“上沪过来的?”

李梦点点头。

谢慧英了然地笑了:“我就说嘛,当地的老师普通话没你这么标准,也没你这么白净,像你这样的,要来我家果园当临时工我都不敢请,也就实在缺人的时候,才考虑让你过来。”

“为什么啊?”

“临时工是按天结工钱,干多干少都是这个价儿,请不会干活的不划算嘛!”

李梦笑了:“大姐你放心,我是来帮忙的,不收工钱。”

“那就是……志愿者?”谢慧英不太确定地问,“是这样说的吧?”

“对,我是志愿者!”

“不要钱的志愿者嘛,那肯定是越多越好,受益人是我嘛。”

李梦灵光一闪,忽然有了一个主意:“谢大姐,我要是能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帮助果农抢收红枣,学生们是不是就能回到课堂上了?”

“是这个道理,但是你从哪里动员人呢?”

“我回去做做宣传,学校里的老师就是一支力量!”

李梦说着,就要去接谢慧英手里的长棍,想接替她这份工作。

谢慧英赶紧把长棍往身后藏了藏,摆着手说:“这长棍你挥不动,你去分拣红枣吧,那个活不累。”

“红枣摘下来还要分拣吗?”李梦不解地问。

“当然咯,像上沪那样的大城市,特级枣能卖到极好的价格,又小又干巴的皮皮枣就没人要,那么远拉过去纯粹浪费油钱。不过,今年大部分枣园都只能按照通货的价格卖给收购商,忙着抢收呢,也抽不出来人分拣红枣。”

谢慧英想分拣,是想多卖些钱。

她家的5亩红枣被打理得很好,亩产预估达到500公斤,今年的红枣通货收购价是每公斤20块,优质的特级枣能卖到35/公斤,一级枣也能卖到30/公斤,而通货收购商来她家果园看过以后,只能给出22/公斤的价格。

这样一算,五亩红枣赚的钱抛去支出,堪堪够还老家亲戚的利息,想要冬灌都要再想法借钱。

“人家把红枣收回去是怎么分拣的?全是人工吗?”李梦问。

热依拉到厂里打过临时工,比画着说道:“工厂里有分拣流水线,先机器选一遍,人工做检查就可以了。”

“咱们也可以做个简单的分拣机器啊!”

谢慧英一愣,让李梦详细说说。

李梦是个行动派,就地开始寻找材料。

分拣红枣的第一道工序是按照大小,几根塑料管子扎成一个圆筒,每根塑料管的间隙不同,能穿过的红枣大小就不同。

前头松,后头紧,转动圆筒的时候把红枣倒进去,大的红枣从前面漏出去,小的红枣从后面漏出去,落到不同的塑料筐里。

第一道简易工序就落成了。

圆筒转动起来的时候,李梦的简易分拣机成功了!

“看吧,我就说读书有用,文化人的脑子就是好使啊!”谢慧英夸赞道。

李梦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还是你们给我提供的思路。”

分拣筒大大节约了时间,李梦的志愿者队伍也迅速组建起来了。

学生不去学校去枣园,是每个学校都在头疼的问题,在李梦的号召下,放学以后的田间地头多了一些不一样的身影。

有穿着校服的学生,还有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老师,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欢声笑语不断,构成一幅从未有过的和谐景象。

收购商原本已经做好按照通货收购来压价了,不曾想有了分拣筒的存在,所有枣园都给红枣进行了分级。

勤劳的分得更细致,实在忙不过来的也把特级枣给分出来了,大大提高了今年的收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将近300公斤的特级枣,500公斤的一级枣,离不开谢慧英丈夫的前期付出和她的后期照看,多出来的4000元收入,更是缓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现在,她有钱还清老家亲戚的利息钱,果园进行冬天灌溉的钱也余出来了。

巴喀县还是个贫困县,没有普及滴灌带,在这种情况下,冬季灌溉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