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文化水平没关系,只要你肯学,我们保证把你教会!”徐新东拍着胸脯做保证道。
谢慧英顿时有了信心!
有谢慧英打头阵学习芽接,陆陆续续又有几家果园愿意尝试,但也都事先说明,最多只愿意尝试5亩地。
丁泉山眼看着谢慧英真的谋到了出路,她家果园不会荒着了,急了!
从谢慧英这儿找不到突破口,他又把电话打到了河南老家。
“你们再不管管你们老杨家的媳妇,以后全家老小栓成杆子上卖了都不够赔给银行的!”
杨老太太本就不同意谢慧英去南疆,觉得她一个寡妇成不了事儿,她想的是谢慧英在南疆受了挫就会回去,完全没想到谢慧英的胆子这么大!
敢从银行贷款出来,还敢拿自家的果园做试验田,弄人家都不敢学的嫁接!
天塌了啊!
杨老太太挂了丁泉山的电话,就开始给谢慧英打电话。
谢慧英还没有换手机号呢,那台二手手机的电池又不好用了,整天自动关机,有事儿的时候才会插上充电器给手机开机。
丁泉山开着摩托车“突突突”地来到家门口,谢慧英才从他幸灾乐祸地语气里得知婆婆要骂她。
“杨立,把坎土曼拿过来。”谢慧英朝着棚屋里喊道。
“妈?干啥?”小杨立扛着坎土曼问。
“打狗。”
小杨立小眼一瞪,看着坎土曼就朝丁泉山跑了过去。
“哎哎哎?”丁泉山慌里慌张地骑到摩托车上,叫嚷道,“谢慧英你就嘴硬吧,有你哭的时候!”
谢慧英啐了一口:“那我就坐你家坟头上哭,让你的列祖列宗看看你干的缺德事儿!”
丁泉山一噎,气得连按几下喇叭,“突突突”的又跑了。
谢慧英带着儿子进屋,从斗柜里掏出了那台二手手机。
“儿子,你说咱要不要给奶奶打电话?”谢慧英做决定要学习嫁接技术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犹豫。
“反正我永远要跟妈妈在一起,不会回老家。”小杨立绷着小脸说道。
抱着小羊羔的小杨云点头附和:“我也不回老家,咱们一家人不分开!”
谢慧英把那台手机又放了回去。
当初她来南疆,婆家就不同意,现在有丁泉山这根搅屎棍在,她能想象得到,电话接通以后婆婆要说哪些话。
自己那些树目标、立志向的话,一开始就不相信她能干好果园的婆婆更不可能听进心中。
既然如此,就直接给他们看结果吧!
徐新东给想要学习果树嫁接的果农发了嫁接白皮书,谢慧英直接拿来当做自己的识字启蒙书。
不认识的字她一个个地查,读不懂的句子她逐字地去理解意思,并且坚决不让两个孩子帮忙。
“你们告诉我,我可能转头就忘了,只有自己用心查了,才能记在心里。”
谢慧英的学习进度很慢、很吃力,但她没有因为艰难就放弃。
因为学习的加深,谢慧英对果树芽接有了一定了解。
芽接需要掌控时机,30亩的果树芽接,不是她一个人能完成的,一定得请人。
但不能全是临时工。
春季枝接失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临时工的培训没到位,浑水摸鱼的多了,成功率就低了。
谢慧英心里有了想法后,特意找艾力大叔请教,询问招人的注意事项。
艾力大叔帮谢慧英牵线,带她到了布恰格村。
布恰格村是巴喀县人均收入最低的村子,在果园的繁忙期,去附近的果园做临时工是他们的收入来源之一。
移栽果树的临时工和裁剪果枝的临时工辛苦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如果要请人做嫁接,工资会再高一些。
布恰格村的驻村干部听说谢慧英除了找临时工,还需要两名长期员工,脑海里瞬间有了人选。
“这是热依拉,她老公去县里还没有回来,他们夫妻很符合你的招工要求。”
驻村干部仔细介绍起了热依拉夫妻的情况。
热依拉的丈夫是个聋哑人,没有办法外出务工,一家人靠3亩小苹果园生活,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你好。”
热依拉拘谨地点着头,朝谢慧英打招呼。
她穿着印着艾德莱斯花纹的裙子,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年纪比谢慧英要小几岁,手掌却比谢慧英这个经常干农活的人还要粗糙,可见她的勤劳。
“你对种植苹果有经验是吗?懂嫁接吗?”谢慧英问道。
谢慧英的第一个问题,就把热依拉给问住了。
“我家这果子还没做过嫁接,但我能学嘛!要是实在学不会,我直接不要工资,就当给帮忙了,绝不食言撒!”
热依拉一开口,谢慧英就能听出来她十分需要这份工作。
驻村干部解释道:“热依拉的儿子也是个聋哑人,过来援疆的医生专家看过,说可以趁他现在年纪小介入治疗,做一些康复训练,有可能恢复一些听力,可他家情况实在困难……”
“不用很高的工资,我们两个人2000块钱就可以了嘛,我们给儿子娃娃看病。”
热依拉为了得到这份职位,给儿子挣医药费,赶在谢慧英拒绝前自降了工资。
谢慧英说出了自己的犹豫:“我请人的目的是帮我一起打理果园,你家里的情况……你忙得过来吗?”
“打理果园嘛,我熟得很。要是忙不过来,咱就在果园里搭个棚子,这样能省好多来回跑的功夫。嫁接这活儿我也能学,要是实在学不会,我工资直接不要了,绝对不耍赖!”热依拉再次强调道。
谢慧英听着热依拉的不停许诺,想到了自己向家人许诺一定能把果园干好的样子。
“等你丈夫回来了,你们来果园一趟吧。”谢慧英道。
能不能行,先见见人。
“好的嘛好的嘛,他回来了我们就过去。”热依拉满面笑容地说道。
谢慧英又在驻村干部和热依拉的推荐下选了20名临时工,热依拉的丈夫回来得也快,下午谢慧英就见到了这位维族大汉。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谢慧英从库尔班深邃的眼睛里看到了坚毅,无声的笑容更是带着对生活的热爱。
谢慧英看不懂手语,库尔班会的手语也不多,驻村干部介绍时有说过,他们的手语是在援疆医生专家的建议下开始学的。
谢慧英讲出了她的第二个犹豫——沟通问题。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2020 浮生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