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哥哥姐姐坚实的羽翼下,程天明悠然成长,仿佛世间所有的温柔与宠溺都汇聚于他一身。母亲马淑芬的病终得痊愈,为这个家拂去了往日的阴霾,每一天都因程天明的存在而洋溢着欢声笑语。他,无疑是家中的小太阳,用他那无邪的笑容点亮了每一个角落,尽管偶尔也会展现出孩童特有的顽皮天性,但母亲马淑芬总是以无限的宽容与慈爱包容着他。

那场意外,让他们的儿子在世间消失,而程天明就是上天的赐予,孩子的丢失在母亲心中刻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她深知,失去孩子的痛楚如同寒冬般刺骨,因此,自他归来的那一刻起,母亲便更加珍惜与他共度的每一刻时光,仿佛要将那些错过的温暖与陪伴,一一弥补回来。在这样的情感交织下,程天明不仅是家中的开心果,更是母亲心头那块最柔软、最需要呵护的宝。

父亲每日在外奔波劳碌,皆因他是镇上声名远扬的木匠。他的精湛技艺,源自其父亲——程德安,一位同样在祖辈中享有盛誉的木匠。程家的家具,无一不彰显着独特的匠心,他们不使用一根钉子,仅凭祖传的榫卯结构巧妙连接,仿佛诉说着世代匠人的智慧与坚持。

由于这份传承的木工技艺,父亲与木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和祖辈们的手中,那些平凡的木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化身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木头的堆砌,更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礼物,因此倍加珍惜,用心雕琢。

如此,父亲的生活便与木头紧密相连,每一块木材,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他对这份技艺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

在那些悠长而恬静的闲暇时光里,天明与远坤总不忘为家中辛劳的父亲分担些力所能及的琐碎。远坤,这个家中长子,似乎天生就承袭了父亲那双巧手中的智慧与灵感,对木工活儿抱有着难以言喻的热忱。然而,每当他满怀憧憬地拿起刻刀,父亲的眼神中却总流露出一抹复杂的情感,那是一种既骄傲又不舍的交织。父亲曾无数次地重申,他是这个家族中木工技艺的最后守望者,决计不让自己的骨肉重蹈覆辙,仅仅成为一名普通的木匠。

“你们,必须走得更远,看得更广。”父亲的话语坚定而充满期望,即便家境并不宽裕,他也毅然决然地供起了三个孩子读书。远坤,作为家中的长子,更是被寄予厚望。父亲不惜一切,将他送往镇上最好的学堂,梦想着有朝一日,远坤能凭借自己的才华,考入省城的高中,开启一段更为辉煌的人生旅程。

与此同时,家中的小妹还在上小学,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而天明,虽未细述其现状,但在这份沉甸甸的家族期望中,他的身影也必定在默默努力,与兄长一同,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遨游,向着父亲心中那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进发。

岁月悠悠,家的温馨与父亲的期许,如同那些未完成的木工作品,静静地在时光里沉淀,等待着孩子们用各自的成就,为这段平凡而又非凡的故事,添上最绚烂的一笔。

天明四岁生日那天,父亲拿了一个铁盒子,只有天明知道铁盒里装的是糖果,程德安对妻子马淑芬说,今天要去相邻镇上给一户人家打家具,那家人要嫁女儿,给打个嫁妆柜子,所以要去看看这活能不能接,顺便给他们家孩子带几块糖,马淑芬为程德安整理了工具箱,说,看了就早点回来,回来别忘了给孩子们带点吃的。程德安答应了马淑芬后,拿着铁盒子就出门了。

在天明迎来他四岁生辰的那个明媚日子,父亲程德安手捧一个古朴的铁盒子,里面藏着的,是对天明而言无价的甜蜜——糖果。晨光中,程德安轻声对妻子马淑芬道出今日的打算:“今日我打算去邻近的小镇,为一户人家打造嫁妆柜子,他们家有女待嫁,正需这份添妆之喜。我此去,一是探探这活儿能否接下,二来也想顺道为那家的孩子捎上几块糖。”

马淑芬闻言,温柔地笑了,她一边细心地为程德安整理着工具箱,一边轻声叮咛:“那你快去快回,路上小心。别忘了,回来时给孩子们带点零食,让他们也高兴高兴。”话语间,满是家的温馨与牵挂。

程德安含笑点头,应承了妻子的嘱咐,随后,他小心翼翼地捧起那个装满甜蜜的铁盒子,踏上了前往邻镇的路。晨光拉长了他的身影,也映照着这个平凡家庭中简单而真挚的幸福。

但是路上程德安心里是凝重的,因为他并不是去邻镇给人家打嫁妆柜,而是去那棵树下看自己儿子,四年前把他埋葬在那里程德安每年都会去上一次,给他带点糖果,但今年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坟头旁边长出了棵纤细的小树,程德安按照经验判断定是一颗梅树,他对着坟头说了一会话,然后将糖果放在坟前,他想把这个小树带回去,种在自家院里,就当是天天能见到自己儿子一样。于是他带着这棵小树回家了。

然而,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程德安的心境异常沉重。他此番并非前往邻近的小镇,为人家打造那装点嫁妆的柜子,而是步履坚定地迈向了那棵老树下,只为探望长眠于此的儿子。四载春秋已过,每年的这一天,他都会踏上这条熟悉而又沉重的小径,只为在儿子的坟前放上一把糖果,寄托无尽的哀思。

今年的情景却有所不同,当程德安走近那座孤寂的坟茔时,一抹意外的绿意映入眼帘——不知何时,坟头旁竟悄然生长出一株细嫩的小树。凭借多年的经验,他断定这是一株梅树,虽纤细却坚韧,仿佛是大自然对逝者的一份温柔慰藉。

程德安轻轻地在坟前低语,诉说着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仿佛儿子就在身边聆听。随后,他将带来的糖果小心翼翼地放在坟前,那份沉甸甸的父爱,在这一刻凝聚成无言的守候。

望着那株梅树,程德安心生一念,他想将这抹生命的绿意带回家中,种在自家的院落里。如此,每日清晨黄昏,他都能在这片绿意中寻得一丝慰藉,仿佛儿子从未离开,依旧陪伴在他身旁。这份简单的愿望,承载着一个父亲深沉而细腻的爱。

程德安悠悠地穿过镇子,心中挂念着家中的孩子们,于是便在热闹的市集上精心挑选了些时令水果与孩子们钟爱的零食。年复一年,这已成了他不变的习惯,每当脚步踏过镇上的石板路,那份为儿女搜罗小惊喜的心意便油然而生,简单却满载父爱的温度。

夕阳如一位羞涩的画家,在天边轻轻挥洒着最后一抹金黄,程德安满载而归,踏入家门时,天边已泛起淡淡的暮色。他将那些包裹着爱意的小零食与鲜果一一分发给孩子们,孩子们的笑靥如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灿烂。

随后,程德安又从包裹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株幼苗——那是棵梅花树,他领着三个孩子,一同走进自家的小院,在温柔的晚风中,开始了他们的植树仪式。父亲低头,目光温柔地望向孩子们,轻声细语道:“孩子们,这是梅花树,它有着非凡的勇气,能在凛冽的寒冬中傲然绽放,就像你们面对学业,即使遇到困难与挑战,也要像梅花一样,坚韧不拔,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话语间,一家人的身影在落日余晖下拉长,与这棵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小树苗一同定格在这个温馨的瞬间,仿佛连时间都不忍心打扰这份宁静与美好。

父亲的话在三个孩子心中如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这个家因为有了父亲,变的坚不可摧。

父亲的话语,宛如细雨般悄然落入三个孩子的心田,在那儿悄悄萌芽,孕育出一颗颗满怀希望的种子。在这个小屋里,因为有了父亲那坚实如磐的身影,家仿佛被赋予了不可动摇的力量,变得坚不可摧,成为了他们心中最温暖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