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呈诉状据理力争

在王府书房内,苏羽墨将精心撰写的诉状再次仔细审阅,确认每一个字、每一处细节都准确无误后,才小心翼翼地将其用一块素净的布包裹起来,放入一个木盒之中。这份诉状,凝聚着她和林羽等一众仁人志士多日来的心血,也承载着京城百姓的殷切期望,她深知,接下来的呈递之路,必定充满挑战,但她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绝不退缩。

与此同时,林羽、李轩、王强等人也在各自的联络点,召集那些愿意为百姓发声的民众。众人满怀热忱,从京城的四面八方赶来,汇聚在一起,他们中有饱读诗书的文人,有力大无穷的壮士,也有朴实憨厚的普通百姓,虽然身份各异,但此刻,他们心中都怀揣着同一个信念——为京城百姓争取应有的权益。

约定呈递诉状的这一天,阳光早早地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驱散了清晨的寒意。苏羽墨身着一袭简洁干练的衣裳,神色坚定地走出王府。在约定的地点,她看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林羽一行人,众人的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期待。

“苏姑娘,一切都准备好了。”林羽走上前,手中紧紧握着一份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地签满了愿意联名上书之人的名字,“这是我们这几日联络到的民众,大家都对这份诉状寄予厚望。”

苏羽墨接过名单,看着那一个个或工整或潦草的签名,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多谢大家,这是我们共同的努力,也是京城百姓的希望。”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官府衙门走去。一路上,不断有百姓加入他们的队伍,大家手持写有诉求的标语,沉默而坚定地前行。当他们来到衙门前时,早已等候在此的守卫们看到这庞大的阵仗,顿时紧张起来,纷纷握紧手中的长枪,严阵以待。

“你们是何人?来此有何目的?”一名守卫大声喝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吓到了。

苏羽墨向前一步,镇定自若地说道:“我们是京城百姓的代表,今日特来呈递一份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诉状,恳请官府能够倾听百姓的心声,解决百姓的疾苦。”说着,她将装着诉状的木盒高高举起,阳光洒在木盒上,仿佛为这份诉状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守卫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犹豫片刻后,其中一人说道:“你们稍等,我这就去通报大人。”

过了许久,那名守卫匆匆跑了出来,神色略显慌张:“大人有请各位进去。”

苏羽墨等人在守卫的带领下,走进了衙门大堂。大堂内,气氛庄严肃穆,知府大人端坐在案前,神色冷峻,两旁站着一众衙役,手持水火棍,虎视眈眈。

“你们就是呈递诉状的人?”知府大人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苏羽墨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正是,大人。这份诉状是京城百姓共同的心声,上面详细列举了百姓在税赋、土地兼并、吏治腐败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恳请大人过目。”说罢,她将木盒递了过去,一名衙役上前接过,呈给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打开木盒,取出诉状,随意地翻了几页,脸色渐渐阴沉下来:“这些问题,朝廷自有考量,岂是你们这些草民能随意议论的?”他将诉状重重地扔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苏羽墨毫不畏惧,向前跨出一步,直视着知府大人的眼睛,据理力争:“大人,百姓如今生活困苦,已到了难以生存的边缘。疫情过后,百废待兴,可沉重的税赋、猖獗的土地兼并以及腐败的吏治,让百姓苦不堪言。我们并非随意议论,而是为了京城的安定、百姓的福祉。这份诉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百姓的血泪,恳请大人重视此事,为百姓做主。”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大堂内回荡。

林羽也上前说道:“大人,我们都是京城的子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们所陈述的问题,皆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详实的证据支撑。若不解决这些问题,百姓将难以安居乐业,社会恐生动荡。”他从怀中掏出一叠厚厚的资料,上面记录着他们走访调查的详细信息,包括百姓的口述、数据统计以及各类案例。

李轩接着说道:“大人,税赋过重,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土地被兼并,农民失去了生存之本;吏治腐败,百姓申冤无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还望大人能体察民情,为民谋福。”

王强更是激动地大声说道:“大人,我家中父母因土地被侵占,生活陷入绝境。我亲眼看到无数百姓在苦难中挣扎,我们实在不忍心看着大家受苦。恳请大人为我们主持公道!”他的眼眶泛红,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大堂内,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言辞恳切,情绪激动。知府大人的脸色愈发难看,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心中暗自思忖:这些百姓来势汹汹,若不妥善处理,恐怕会引发更大的事端。但此事牵扯甚广,若轻易答应他们的诉求,又恐得罪朝中权贵。

“此事事关重大,本官需向上级请示,你们先回去吧。”知府大人沉默片刻后,冷冷地说道。

苏羽墨心中明白,知府大人这是在拖延时间,但她也知道,不能在此刻与知府大人彻底翻脸。“大人,百姓们都在盼望着官府能尽快解决问题,还望大人能早日给我们一个答复。”她再次行礼,言辞中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坚定。

众人缓缓退出大堂,离开了衙门。虽然知府大人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但苏羽墨知道,这只是斗争的开始。她与林羽等人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坚定与决心。他们决定,在等待官府答复的同时,继续联络更多的民众,扩大影响力,为百姓争取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