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感言-阿酥

我的书桌上,摆着一个胡杨木笔筒,是从巴楚红海景区的尉头洲带回的,在那儿我还看到了丝路第一馕坑,尝到了巴楚烤鱼,遗憾的是时节不对,没能欣赏到金黄色的胡杨林盛景。

我家客厅的博物架上摆放着一个土陶工艺的石榴花瓶,旁边还有一对儿铁艺水杯,水杯下面摆着新疆特色花纹的杯垫,这些是从喀什古城坎土曼巴扎带回的,逛古城的那天我还喝到了新鲜的现炸石榴汁,尝到了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

我的衣柜里有从莎车买回的艾德莱斯丝巾和裙子,女儿的玩具堆里有小小的骆驼和精美的小茶壶,发夹筐里还有小花帽发夹,我还在春晚喀什分会场看了一场沉浸感十足的表演,在节目最后和大家一起登上舞台,挥舞着双手踩着节拍,尽情地舞蹈合影……

最近几年,新疆成了热门旅游景点,参加《2024七猫文化润疆-网络作家新疆行》活动,是我第二次到新疆。

去年7月,我就和几个作者朋友到了新疆,玩了一趟北疆小环线。也是那次,我才对新疆有很多河南人有了明确的认知。

因为走到哪儿,我都能听到河南口音,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进入坎苏沟烧烤前,我们去特克斯八卦城的菜市场买菜,一路走过去,老板几乎都是河南人。

其中有位和我同乡,本来我还在用普通话沟通,听到他的乡音,我也立马切换到了家乡话,他特别热情地送了我一根解渴的黄瓜,闲聊的时候,我问出了那个压了好几天的问题:“这里咋恁多老乡啊?”

大叔笑呵呵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得知这些老乡有的是祖辈当年赴新疆支援建设留下来了,有的是跟着亲戚朋友来这里承包果园、开展生意,形成了一种群体迁移的现象,也是那时候,我才猛然想起,生活在新疆的小姨,来新疆的原因也是其中之一!

我突然灵感爆发,想写一个关于河南人在新疆的故事。

有多么迫不及待呢?走出菜市场,坐到车上,我就掏出手机给编辑发消息了。

我是一个比较随心的作者,只想写自己想写的故事,我编辑说我是追梦型作者,她也非常支持我的决定。

我出生在河南,目前生活在长沙,我老公出生在左宗棠故里,我第一次随他回老家的时候,他就带我去过左宗棠广场,听他讲过左公柳和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

我小姨更是在新疆打工生活了十几年,我爸也去过新疆,我的好朋友也嫁去了新疆,我当时就想,也许就是这么冥冥注定,我就该写一篇这样的故事。

我确定想法以后,第一个采访的人是我小姨。她和我讲戈壁滩的开荒,讲她买的红枣虽然不大但特别甜,讲摘不下丝巾的沙尘暴,讲表弟弯着的脊柱和火墙。

冬天太冷,适应不了的表弟整个冬天都靠着火墙取暖,没长出冻疮,却靠弯了脊柱,现在需要每天带着夹板调整,年前还去医院复查,弯了的骨头想要完全恢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还有作者朋友在新疆,他们解答了我的各种问题,比如歹歹的手抓饭,歹歹的过油肉拌面,还以为是“歹歹”连锁店,原来是形容词……

但还是不够。

我第一次写现实题材,越了解越发现难以下笔,一度想要放弃。

幸运的是,七猫要举行采风活动,我编辑鼓励我报了名。

看吧,我就说,冥冥注定我就该写一篇关于新疆的书!

第二次的新疆之行,我在博物馆和讲解人员的口中了解了多年援疆的成果,回来后,又查阅了很多关于援疆的故事,主角人物是现实人物的缩写,他们所选择的道路遵从本心,心中有大义,为国、为民、为团结、为脱贫致富、为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这本书从构思到完成,历经半年时间,总字数20万字。这是我写过的最短的一个故事,也是在准备期改过最多版本的一个故事,更是我重新写了结尾的一个故事。

在此,特别感谢编辑翎琅的鼓励和写作指导;感谢沙子姐帮助重塑剧情线;感谢奕辰辰帮忙解答关于新疆的一切问题;感谢我的第一次新疆行领队张力元,并再次感谢七猫和纵横给我机会参与七猫文化润疆活动,感谢导游古丽米热的全程解说。

新疆很大,两次新疆行,依旧有漏下的美景和故事,我一定还会再去新疆,看那些错过的美景,听那些动人的故事,等待下一次的灵感爆发,写出自己想写的故事。

【如果你想感受天高地阔、水如镜面,那就来新疆,丰富的民族文化与壮丽的自然景观相交叠,总有打动你的地方。如果你想感受文化传承流淌,更要来新疆,去走丝绸之路,走进喀什老城。那里有错落有致的土夯房屋,留存着岁月和历史的气息。】

这段话取自我在“网文作家新疆行·上海书展喀什分会场”创作分享的文稿,在此,作为完结感言的收尾。

——阿酥,2025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