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把公司卖掉!

“在湖南的时候,我就想跟你提这事儿,想用公司从你这儿兑点钱出来还账,但一直没下定决心。现在,我决定去戈壁滩大展身手,公司兑给你,你凭良心给价,让我有本钱开工。”

丁泉山的表态没有任何拐弯抹角,主打一个真诚,同时给足了谢慧英信任,相信她不会落井下石的压价。

谢慧英听完,沉默了。

丁泉山急了:“啥意思啊?谢慧英?行不行你给句话啊!”

“行。”

丁泉山眨巴眨巴眼睛,从谢慧英的脸上没有看到任何高兴的情绪,刚刚上扬的嘴角又落下去了。

“咋了这是?是不是有啥我不知道的事儿?”

谢慧英点点头,把上市公司要收购的事情讲了一遍。

这件事根本瞒不住,她也没打算瞒着丁泉山。

“所以,你刚刚说的收购,指的是那家上市公司?”

“对。”

这回轮到丁泉山陷入了沉思。

丁泉山的泉山农业科技公司和谢慧英的幸福果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几乎掌握了巴喀县所有新梅园和部分苹果园、枣园,那家上市公司收购谢慧英的公司不成,一定会选择丁泉山的公司。

凭他的能力和公司的唯一性,肯定能谈成一个不错的价格,但卖出去的这家公司一定会成为谢慧英的对手公司。

“我还是卖给你!”

丁泉山的嘴比脑子走得还快,说完像是怕自己反悔似的,狠狠地抹了一把脸,重新拿起那支被他丢在一旁的笔,直接拟了一份简易的收购合同,并且把金额那一项空了出来。

“今年没你帮忙,我的公司撑不下来,我知道有人在背后喊我丁扒皮,我以前不认这个名头,以后也不会给他们机会再这样喊我!”

丁泉山在那份草拟合同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拿走拿走,赶紧把钱给我打过来!”

“丁泉山,你真令我刮目相看。”

谢慧英拿起那张笔墨未干的合同,心中五味杂陈。

丁泉山苦涩一笑,道:“咱俩都是果农出身,知道果农兄弟们一年忙到头的不容易,我相信你不会糊弄欺负果农,其他人,我都不放心。”

谢慧英原本那颗动摇的心,在这一刻,坚定了!

多少人都是在她的带头牵线下开始承包果园,她不能也不可以就这样把信任她的果农交付出去!

“放心吧,只要幸福果不倒,只要我谢慧英还在,果农兄弟们受不了委屈!”

“那戈壁滩……”

“戈壁滩我也要去!”

她不仅要向戈壁滩要土地,还要向戈壁滩要产业!

“我要把幸福果食品厂搬到戈壁滩,扩大经营!”

要想不被吞并,就要自身足够强大!

幸福果食品厂的前身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厂,经过几次增加生产线,早已经拥挤得要把仓库和办公区挪出去了。

干脆整体搬迁,挪到戈壁滩上大展身手!

“你这是要大干特干啊!”丁泉山啧啧道,“还是得喊你谢大胆啊!”

谢慧英并非突发奇想。

在知道巴喀的政策转向戈壁滩时,谢慧英就在考虑了。

她的决策受到了徐新东的大力支持,现在缺的就是谢慧英这样的带头模范!

承包了1000亩戈壁滩的丁泉山,更是让债主们看到了他想大干特干的决心,对他把公司卖给谢慧英的举动,也变得理解了。

再加上,本来就有一部分果农想要和丁泉山解约,投奔更靠谱的谢慧英。

谢慧英做团购时,解约另投丁泉山的果农,现在又被打包给了谢慧英,中间担惊受怕了不说,现在续约也没有1个点的提价。

那些起初选择信任谢慧英的果农,得到了实打实的1个点的提价,个个乐得喜笑颜开。

自行和客商合作的果农们也全部回到谢慧英这里,个人的单打独斗不仅费心费神,还没有保障。

寻找其他新公司合作?

哪有和知根知底的谢慧英合作放心啊!

泉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摘牌,幸福果农业创新发展公司一跃成为当地龙头企业!

新闻记者来采访这天,谢慧英正式宣布自己要“进军”戈壁滩。

“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我深信能克服的困难都不算困难,茫茫戈壁滩一定能飘出瓜果香!”

有了决定,就要执行。

戈壁滩的大风卷着尘土,9月的天气,中午的日头本来能晒得人皮肤发疼,刮起风的时候,吹在脸上又像刀子一样,比深冬的寒风杀伤力还大。

关上车窗,沙石敲打车窗发出的细碎声音,听得人心里没底,怀疑果树能不能经得住戈壁滩上的大风折磨。

“戈壁滩不治理,沙土化会越来越严重,就前面那个沙丘,每年都能前进个2-5米,吞噬绿洲,我们的果园建成以后,能起到防护林的作用,阻挡风沙侵袭,改善人们的生活。”

徐新东说到这里,忍不住地想要展望以后,“咱们先改变戈壁滩,再带着经验向沙漠进军,给咱们这儿围上一条绿围脖,把恶劣的风沙拦得远远的!”

说起来容易,实行起来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开垦没有进行过农业生产的原始生土地。

排碱压盐需要水源,戈壁滩又是最缺水的地方,从雪山上引来的支流难以满足这个需求,就要琢磨着在戈壁滩上打井。

地下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打井的位置和数量要经过数个部门的审核和研讨,等待批复的时间,谢慧英和丁泉山也没闲着,他们带着人一趟又一趟地走进戈壁滩,研究垦荒的细节。

周永兵的父亲,周老爷子听说谢慧英在垦荒,不禁回忆起当年的岁月,也想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买上一张车票,来到了南疆。

“红星面粉厂还开着呢?哎呀,这个面粉好啊,做拉条子劲道!”

“哎对,就这条街,以前就在这儿放电影,现在还放吗?”

“抽空啊,你们得陪我去喀什走趟亲戚,你有个表姑是当年八千湘女上天山的一员,这回我过来,你妈让咱们去看看她,年纪大咯,再不走动走动,真就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咯!”

周老爷子这样说着,再次提起了戈壁滩。

“现在戈壁滩上还有地窝子吗?还有人住吗?”

“现在日子好了,没那么苦了,只留了一些供人参观的地窝子。”谢慧英回答道。

“以前环境艰苦,精神富足啊!那时候还有个顺口溜,人人都传唱,唱的是:地窝子好,地窝子强,地窝子冬暖夏又凉……”

周老爷子哼着歌谣,坐上了开往戈壁滩的越野车。

同车队还有农业专家和治碱专家,这次再探戈壁,要确定下种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