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探亲,回到河南

红枣上糖期落果是正常现象,但把枣园落成一片红的,只有丁泉山家。

上个月,商超经理夸赞丁泉山是种植能手,红枣长势喜人,把丁泉山夸得喜笑颜开。

现在,望着满园的落果和干瘪的红枣,丁泉山笑不出来了。

“你是不是打药了?”徐新东神情严肃地问。

“绝对没有!”丁泉山还是那副死不承认的模样。

“坐果灵的配比不对,会让枣树结出超量的枣子,进而导致枣树营养供给不足,造成提前落果、干瘪果的现象……”

徐新东摘下一颗干瘪的红枣,掰开以后,露出的果肉果然呈现着不正常的颜色。

“就不能是我追肥不够吗?”丁泉山还想狡辩。

“你不承认也没关系,事实就是你的枣子不仅评不上特级枣,甚至连一级枣都不是,达不到商超签订的收购标准!”

丁泉山急了:“这还没到收枣的时候,你不能这样乱下结论啊!这不就是结多了枣子营养供不上了吗?起码我产量高吧?”

徐新东伸出右手摇了摇果树,营养不了的红枣“扑簌簌”地往下掉,每一颗都砸在了丁泉山的心窝里。

“一阵大风就能吹得你满园落果,没有度过上糖期的劣质枣,结的再多有什么用?卖不上价格啊!”

徐新东一语成谶,深夜的一场大风,吹得丁泉山心如刀绞。

满园的落果让他欲哭无泪,悔不当初!

而像丁泉山一样,使用坐果灵进行催产的果农还有三家。

每一家都遭受了损失。

损失最大的那一家是丁泉山的老伙计,本来他家的枣树就出现了老化问题,现在又因为坐果灵导致减产,简直是心灰意冷,萌生出了把枣园转让出去的想法,为难的又找上了徐新东。

果农们背着贷款,商超不收果子,没有了销路,贷款就还不上了呀!

劣质干瘪的皮皮枣肯定进不了商场超市的柜台,徐新东只能牵线联系收购商,以通货的价格把几家果园的枣子打包倾销,由收购商再去分类。

最差的皮皮枣拿去打饲料,稍好一点儿的能送去加工红枣食品。

赚钱肯定的是没得赚了,只能尽量少亏一些,先保证把信用社的贷款还上,不能影响新的贷款批复。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果园清园前,徐新东又组织了一场种植培训会。

“我知道大家想要丰产、想多赚钱,但一口吃不了大胖子,咱们更不能做失信于人的事情,守住信誉,合作才能长久!”

“你说得对,明年我肯定不干急功近利的事情了,坚决服从徐技术员的指导,谁不服从都不用你开口,我来做督促工作!”丁泉山难得站出来附和,满脸笑容地承诺道。

今年要不是有徐新东帮他牵线解决枣园的难题,他能把越野车的四个轮子都亏掉,哪还能在这儿笑嘻嘻呀。

连丁泉山这样的“钉子户”都开始配合工作了,商超又给续了明年的合同,有的果农拿着贷款承包了新的土地,有的果农拿来铺设正在推广的滴灌带。

新的一年,果农们干劲儿满满,家家收获颇丰。

第一年的丰收,谢慧英还清了信用社的贷款,还了一部分欠款。

第二年的丰收,谢慧英身上的债务终于轻了一些,不需要再让老家往这儿寄旧衣裳,也能硬着腰杆儿回老家了。

杨小妮开春就4岁了,能读幼儿园了,可还没有正经的名字和户口呢!

来到南疆近三年,谢慧英第一次回家探亲,又逢过年,想带回老家的稀罕东西太多了,逛一次大巴扎都不够买的。

“你这次回去,会不会不回来了啊?”艾力大叔送行时,满脸不舍地说道。

“会回来了呢,你一定要好好喂小羊,不能吃掉它呀!”小杨云笑靥如花的说道。

“好的呐,我和小羊一起等你们回来!”

艾力大叔和小杨云进行击掌,互相承诺着,接着一起看向徐新东。

徐新东同样提着行李,他要回上沪述职,也是回上沪过年。

“徐叔叔,他们都说你回去就升职啦,不会再回来了,是这样吗?”小杨云歪着头问。

徐新东笑着揉了揉小杨云的头,道:“放心吧,等你们回南疆的时候,还是我来接站。”

“拉钩,不许变!”

小杨云较真地伸出手指头,和徐新东共同约定。

谢慧英在南疆过了两个冬天,以前觉得老家的寒风跟刀子似的,冻得人骨头疼,现在觉得零下5度的寒风一点儿威力都没有,保暖的帽子都不想戴。

前来接站的小叔子穿得都比她厚。

杨志杰看到大嫂一家的时候,有些不敢相认。

谢慧英登上南疆的火车时,是他送的站。

当时杨小妮才几个月大,因为还要提行李,只能用背带捆在背上。

现在,那个只会瞪着眼睛找吃的和哭脸的小娃娃梳着对称的小辫儿,瞪着一双大眼睛,牵着妈妈的手,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故乡。

小杨立和小杨云的变化也很大。

特别是小杨立,13岁的小伙子,身高已经超过了谢慧英,长得也壮实,两只手拉着两个行李箱,身上也背着一个大背包,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成了谢慧英的好帮手。

11岁的小杨云也出落得亭亭玉立,走路时高马尾一摇一摆,浑身上下透着自信和阳光,找不到了昔日小哭包的影子。

“大嫂,你把他们几个养得这么好,自己显老了。”杨志杰的目光落在谢慧英那双裂出血痕的手上,心里泛着苦涩地说道。

“啥苦不苦的?他们个个孝顺,没有一个让我费心的。”

面对家里的亲戚时,谢慧英也是这样说的。

可任谁看到谢慧英布满茧子的双手和晒得黑到发亮的皮肤,都说不出她在南疆享福的话。

“你把三个孩子拉扯大,以后就只有享福的份儿了!”有人这样说。

也有人劝谢慧英别回去了:“你家的欠债快还完了吧?要我说你还是别去南疆吃沙子了,还是留在老家好,有点啥事儿大家都能帮衬一把,你跑那么远,我们想帮把手都够不着啊!”

“是啊,趁现在是年关,在外头打工的都回来说媒了,像你这么有本事能开果园的,十里八乡找不出来一个,娶回家就是赚到,你要是肯相亲,媒婆都得把门槛子踏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