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城里饭店要活物

王一腾没理会这些闲言碎语,自顾自地忙活着。

这时候张大爷也拄着拐杖过来了。他年轻时在山里干过猎户,对这些最在行。

"让我看看!"张大爷蹲下仔细打量着野猪,"唔,这是头好崽子,才三四个月大。"

"张大爷,这野猪真能养?"王一腾赶紧请教。

"能养!"张大爷说,"你看它皮毛油亮,精神头足,肯定是今年春天生的。这个年纪最好驯。"

"那得咋个养?"李大壮也凑过来。

张大爷掏出旱烟袋,慢悠悠地说,"养野猪啊,讲究的是方法。"

"您老快说说!"几个人都竖起耳朵。

"第一呢,得把圈舍弄好。"张大爷指着竹棚说,"这地方就不错,背风向阳。不过得垫厚点草,野猪最怕潮。"

"第二呢?"

"喂食要有讲究。"张大爷说,"山上有种猪蹄草,野猪最爱吃。再搭配些玉米面,很快就能养熟。"

"还要注意啥?"

"野猪胆小,最怕突然的响动。“张大爷继续说,”平时少去招惹它,让它慢慢适应人气。"

几个后生连连点头,把张大爷的话都记在心里。

这时村长也来了,他掐着烟卷问:"一腾啊,你这是要搞个啥名堂?"

"村长,我这不是想试试养野物吗?"王一腾解释道。

"养野物?"村长皱眉,"这事得当心点,别闹出事来。"

"您放心,我有数。”王一腾说。

转眼到了傍晚,看热闹的人渐渐散了。

王一腾坐在竹棚外头,翻出个破本子,认真记录养野猪的要点。这些可都是宝贵经验。

正写着,突然又听见远处传来铃铛声。

”走!"王一腾往外奔,”说不定又有好东西掉进套子了!"

几个后生跟在后头,笑闹着往山上跑。

望着儿子忙碌的背影,王父王母的心里也渐渐有了些期盼。

"你说这孩子,“王母对王父说,”没准真让他琢磨出个门道来!"

王父抽着旱烟,难得地点点头:“就让他试试吧,总比整天游手好闲强。”

这一晚,王一腾失眠了。他翻来覆去地琢磨着:野猪的窝得垫多厚的草?一天得喂几顿?要是生病了该咋办?

好在他还有上辈子的经验。只要把方子摸透了,这养野物的营生一定能成!

"明天得多找些猪蹄草来。“他暗暗盘算着,”这野猪要是真养活了,说不定还能引来个野猪群......"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终于睡着了。

这一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开始。

才天蒙蒙亮,王一腾就把野兔山鸡装进竹篮,准备去县城。

野猪崽子昨晚安顿好了,张小虎和李大壮轮流看着。这一宿可把两个后生折腾坏了,好不容易才让野猪安静下来。

"大腾哥,你说这猪能卖多少钱?"张小虎打着哈欠问。

"先去县城看看行情,"王一腾一边绑竹篮一边说,"听说城里饭店都爱要活物。"

骑着自行车颠簸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到了县城。七十年代的县城,街道还不如现在的乡镇繁华。一条青石板路贯穿南北,两边是低矮的平房。

到了供销社大院,周老四正和几个伙计卸货。

"老王来了!“周老四见他来了,招呼道,”正想找你呢!"

"咋了?"王一腾一边卸竹篮一边问。

"胡主任找你,说是野味的事。"周老四压低声音,"听说上面要搞什么发展饮食服务业,国营饭店都在抢野味。"

王一腾心里一动:看来这野物买卖得好好经营了。

正说着,供销社的胡主任走了过来。胡主任四十来岁,戴副眼镜,平时板着张脸。

"这就是那个王一腾?"胡主任上下打量着他。

"是我。"王一腾赶紧答道。

"你那野味不错,“胡主任说,"最近饭店都在问,能不能搞点活的来?"

"活的?“

"对,现在客人点菜都爱看活物,新鲜。”胡主任解释道,“价钱肯定比死的高。"

王一腾眼前一亮:”那活的能卖多少钱?"

"得看品相,一般比死的贵一倍。“胡主任说,”你要是能搞到活野猪,那就更值钱了。"

“我昨天刚逮着头野猪崽子。”王一腾说。

"真的?"胡主任眼睛一亮,”走,跟我去趟国营饭店!"

县城就这么大,没走几步就到了。国营饭店是县里最气派的建筑,三层楼高,门口挂着块红底金字的牌子。这年头能进国营饭店吃饭的,都是些有身份的人。

"李师傅!"胡主任冲着厨房喊道。

一个四十多岁、身材微胖的厨师走了出来。这李师傅是县里有名的大厨,据说手艺是解放前跟着江南一带的名厨学的。

"这小伙子能搞到活野猪,“胡主任说,"你们不是正愁这个吗?"

李师傅眼睛一亮:"小伙子,你真能弄到活的?“

"昨天逮了头小的,四五十斤,”王一腾说,"我打算养着。"

"养?"李师傅更感兴趣了,"那就太好了!我们最怕货源不稳定。”

"现在是这样,"李师傅掏出个皱巴巴的票子本,一边写一边说,“活野猪能卖四块一斤,要是品相好的,还能往上提。"

王一腾心里一惊,这行情比他想的还要好。

"那您这一个月能消化多少?”他赶紧问。

"我们饭店差不多要四五头,“李师傅算着账,”这不,县里又开了几家饭店,都来跟我打听野味的事。"

胡主任在旁边补充:"最近政策松动了,饭店多起来了。大家都想做好人情往来这一块。"

王一腾暗暗点头,心说这买卖真得好好干。

"李师傅,您看要啥规格的?"他掏出个破本子准备记。

"最好是两百斤左右的,"李师傅说,"太小了没肉,太大了不好处理。野猪肉要新鲜,客人才爱吃。"

正说着,一个穿制服的干部模样的人走进来。

"李师傅,上次那只野兔咋样?"那人问。

"张科长,您来得正好,"李师傅忙招呼,"这位小兄弟专门做野味生意。"